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:文坛泰斗托尔斯泰代表作|听书 有声书

Опубликовано: 16 Май 2021
на канале: 每天聽本書
2,658
33

听书笔记



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这是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,它的出处,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。这是一部探讨19世纪俄国家庭和社会的小说,书中的主人公安娜和列文在动荡时代的心灵挣扎,一百多年来引发无数读者共鸣。小说作者列夫·托尔斯泰,可以说是俄国文学史上的泰斗级人物,他的名字,永远与书籍和思想联系在一起。在图书馆,人们常常会这样问管理员:“给我一本好书,托尔斯泰式的!”而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,最能体现其思想和才华的,当属我们这部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了。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,“当代欧洲文学中,没有一部可以与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相媲美的”。


小说主人公安娜·卡列尼娜有原型吗?


这部小说构思于1870年,2月的一天,托尔斯泰突然兴致勃勃地对妻子说,我要写一个堕落的贵妇人的故事,我要把她写成一个可怜而无罪的人。这就是作家最初关于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的构思。他选取了领近庄园一个叫安娜的风流女人作为原型,这个女人后来卧轨自杀,托尔斯泰目睹这一场面,受到很大的震动。两年后,他开始动笔,但是随着他对社会观察的不断深入,他的构思也不断变化,安娜的形象不断更新、丰满,后来还加入了列文这一条线,他前后对这本书进行了十二次精心修改,据说废弃的手稿堆起来就有一米多高。五年之后的1877年,小说终于出版了。


托尔斯泰曾说,《安娜》是自己的“第一部真正的长篇小说”。小说的很多情节,取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。托尔斯泰从小接受贵族教育,阅读了大量书籍,18岁时,托尔斯泰从喀山大学退学,之后混迹莫斯科上流社会交际圈,甚至前往高加索从军作战,这些经历,使他认识到了当时俄国社会各方面的现状,也促进了他对真理和自身命运的探求,这一切,他都写在了小说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中。


小说的两条线索之间是什么关系?


小说分为两条线索讲述,第一条是以安娜为主要人物,第二条是以列文为主人公。小说中,这两条线索是交错讲述的,共同融合在19世纪俄国历史的大背景下。描写安娜追求爱情的线索,展现了贵族上流社会的面貌;而叙述列文进行社会探索的线索,则反映了俄国农村的生活。这两条线并行不悖,多角度描绘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风貌,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小说也被称为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《百科全书》。列文能深切感受到安娜的力量,两位主人公正是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:他们都严肃地对待人生,勇敢地向前一步,按照自己的理想寻求新的生活道路。小说的这两条情节线索,也在此形成了一种内在联系。托尔斯泰在谈到这部作品的结构时,也曾说:“我为自己的建筑艺术而感到自豪。这所建筑物的联结不是靠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,而自有其内在的联系。”


为什么托尔斯泰用幸福家庭作为小说开头?


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:“为了写好一部作品,必须喜爱其中最基本的思想,在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中,我就喜欢家庭的思想。”家庭的思想,就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脉络。托尔斯泰在小说开场写的,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,这句话被广为传颂,甚至被称为“安娜·卡列尼娜法则”,怎么解释呢?简单来说,这个法则的意思是,一个幸福的家庭所具备的要素,一个都不能少,所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;而这些要素中少了任何一个,都会导致不幸福,所以不幸的家庭都会各自不同的原因。


那么,托尔斯泰的家庭思想核心到底是什么,或者说,在小说中,构成幸福家庭的要素都有哪些?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:爱情、责任与社会。即,夫妻双方首先要有情感和心灵的契合,其次要彼此为家庭负责,最后要得到社会的承认,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。如果从这三点来分析,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人公的婚姻,最终以不幸收场了。


为什么说安娜是文学史上最具光彩的形象之一?


在这种情况下,安娜如果仅仅是要一段普通的婚外恋,尚且可以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;但是,安娜要毫不隐讳地表达自己,她要追求真正的爱情,这无疑是向上流社会的秩序挑战。此时,摆在安娜面前的有两条路:或是向虚伪投降,与堕落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,在欺骗中生活;或是藐视一切陈规旧俗,公开大胆地去爱,不惜为之作出任何牺牲。安娜选择了后者。其实,安娜做的,只是很多人没有勇气做的。安娜的嫂子陶丽就说,“安娜不爱他的丈夫,这有什么错吗?她需要生活。上帝赋予我们的心灵这种欲望。她不像我这样逆来顺受”。有一个贵妇人也说,“安娜做的,是所有人都偷偷摸摸干过的事,而安娜却不愿意欺骗”。正是这种“不愿意欺骗”,让上流社会驱逐了安娜。


据说安娜的原型,是诗人普希金之女普希金娜。托尔斯泰和普希金娜只见过一面,当时普希金娜二十八岁,她的美貌和超凡脱俗的气韵,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之后他就依此塑造了安娜·卡列尼娜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。背弃自己的阶层,逃脱自己的家庭,走向自杀之路,这些在安娜身上发生的事,正是托尔斯泰想做而未做的,因此,对于安娜这个形象,托尔斯泰是既赞叹,又恐惧。据说在终于写完这部小说后,托尔斯泰简直如释重负地说,自己快要被折磨死了。


通过安娜,托尔斯泰如何展现俄国社会矛盾以及他的幸福观?


安娜对幸福生活的渴望,是她性格中最核心的东西。这种渴望,与其宗教精神之间的矛盾,也在折磨着她的心灵。可以说,这也是托尔斯泰幸福观的展现,从根本上说是东正教的幸福观。对他们来说,对不幸的忍耐近乎崇拜,而得到幸福,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不安的罪恶感。与弗龙斯基相遇后,安娜在感到生命力释放的同时,也时时觉得自己是有罪的;她同弗龙斯基私奔到国外时,她觉得自己“幸福得简直不可饶恕”。此外,她几乎每夜都会做着噩梦,梦见卡列宁和弗龙斯基,两人都是她的丈夫,两人都在爱抚她。她无数次从这个噩梦中惊醒,身心备受煎熬。她说,我知道我使得卡列宁痛苦,但是我也很痛苦,我做了坏事,因此,我不指望幸福,不指望离婚,我将忍受耻辱,忍受离开儿子的痛苦。她对儿子说:“爱你的父亲,他比我好,比我仁慈,我对不起他。你长大了就会明白。”无论是她患产褥热时,祈求卡列宁的“彻底宽恕”,还是卧轨自杀时,最后说的那一句“宽恕我吧”,都体现了安娜的心灵重负和精神矛盾。对生命力的渴求,和对宗教的虔诚,把安娜向两个极端不断拉扯,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。


这种精神上的矛盾,也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投影。1861年,俄国虽然已经完成农奴制改革,但是维持国家运转的,仍是长达千年的宗教制度和专制体制。其实,在这种体制下,卡列宁的痛苦,也不亚于安娜。在托尔斯泰笔下,这个安娜口中的“官僚机器”,其实也有着丰富而矛盾的内心。他也无数次自问,我到底做错了什么?由官僚系统、宗法婚姻以及贵族体制构成的牢笼,让他不无悲伤地认识到,高贵的社会地位给他带来的,只是在虚假中做无用的痛苦挣扎,官场尔虞我诈,婚姻已经崩溃,他只能用道德和宗教来说服自己继续。正如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:“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存在着深深的两极性和矛盾性。”


列文面对怎样的心灵挣扎,如何获得拯救?


同安娜与上流社会的决裂不同,列文在面对内心挣扎时,抓住了社会和宗教的救命稻草。


列文不同于一般贵族、不同于上流社会的生活理想,对于婚姻充满了矛盾的看法。列文和吉娣各自恪守责任,也维持着贵族地主的婚姻,过着外表幸福的生活,但是两人在精神上的无法同步,无法达到列文幸福婚姻的要求。


列文,最终还是要独自面对他内心的矛盾。这个矛盾,首先是让列文费尽心神的农业改革。他终日冥思苦想,力图找出既能保住贵族地主利益,又能改变农民贫困状况的两全之策,但是他的“改革”,最终宣告失败。农事改革失败之后,哥哥尼古拉的死,又加重了列文内心的矛盾,他开始思索生死问题。一次,列文在打谷场干活时,一位农民对列文说,人活着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,而是为了灵魂,要服从真理,记住上帝。列文由此悟出了人生的意义:人类唯一的天职就是对上帝、对善的信仰,要正直地、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,从生活本身寻找答案。而理智,只能用于生存竞争,满足的只是欲望;只有心灵,才能拯救我,能让我学会爱。列文的精神追求,他在追求道路上的痛苦,最后靠宗教得以缓解。


托尔斯泰如何探讨这个世界和个人的最终命运?


安娜和列文,都曾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打破已有现状,向前迈进一步,但最终失败。小说主人公的命运,正是俄国社会与文化的现实隐喻,更是托尔斯泰的终极追问,即关于个人如何获得拯救。虽然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被称为最伟大的社会问题小说,但是,我们可以从列文的觉悟和安娜的反叛中看出,这部小说从本质上是反理性、反社会的。


托尔斯泰的拯救,无关社会进步、革命理想、文化制度、知识和科学;这个拯救,在小说题记中已经展现,题记八个字,“伸冤在我,我必报应”,通过这句来自圣经的话,托尔斯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,即人的灵魂法则是神秘的,谁也不可能充当最后的法官,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谴责安娜,只有上帝,或者说命运,才能惩罚她,才能让她的灵魂得到拯救。只有上帝,才知道这个世界的全部秘密,以及人的最终命运。在此,托尔斯泰展现了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为“世界上最伟大的秘密”,即这个世界和个人的最终命运。安娜曾经向丈夫卡列宁坦白说,我还是我,但是我身上还有另外一个我,我害怕她。安娜的灵魂被一分为二了,她无法区分哪一个是真实的我,她绝望地选择自杀;而列文,最后之所以放弃自杀,在于他感受到了上帝的旨意,即要在活着的时候拯救自己。托尔斯泰借助安娜这个神秘的缪斯,触及到这种人类心灵的神秘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托尔斯泰获得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盛赞,人们说,托尔斯泰具有如此令人震惊的力量,对他来说,人类心灵的世界已无奥秘可言。


Смотрите видео 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:文坛泰斗托尔斯泰代表作|听书 有声书 онлайн без регистрации,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ю часов минут секунд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. Это видео добави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 每天聽本書 16 Май 2021, не забудьте поделиться им ссылкой с друзьями и знакомыми, на нашем сайте его посмотрели 2,65 раз и оно понравилось 3 людям.